一、主动放弃安逸,奔波千里做“拼命三郎” 大学刚毕业的那几年,吕宏光先是被分配到老家安徽北部宿州一家国有纺织企业上班,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让积极上进和年轻激情的内心诚惶诚恐。几年下来,他先从车间技术员做起,又从车间主任的管理岗位主动提出做销售,后来毅然决然,干脆辞职南下,从老家一路来到长三角鱼米之乡,同时又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美誉的中国绸都——江苏盛泽,白手起家,开启他的创业征程。 2003年7月,吕宏光创立吴江市云婕纺织品有限公司。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对于云婕纺织,对于吕宏光而言,却是一路充满机遇和挑战。 十五年,吕宏光始终坚信品质行天下,团队创未来,他敢于创新和开拓,把云婕纺织从仅做国内贸易的一间小门面生意打造成为今天集研发、原料、织造、印花、磨毛、压皱、烫金等后整理、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宽幅家纺产业链,闯出一条宽幅家纺面料的品牌之路。
二、一间门面,两个员工,从零开始 从家乡来到盛泽这片纺织热土,吕宏光看中的就是纺织这个老本行。云婕纺织初成立的时候,吕宏光带着两个员工,就在市场上租了一间门面房,从零开始,做起宽幅家纺坯布国内贸易生意。万事开头难,从接待客户的谨小慎微,到找样时的酸甜苦辣;从为一块坯布,奔走在盛泽的大街小巷和每个市场,到为一个订单,跑遍整个苏浙沪所有工厂…… 每每忆起当初创业时的艰辛和九死一生,吕宏光总觉百般滋味,百感交集。但是,正是这份专注与努力,成就了云婕纺织的今天!
三、从内贸到外贸,从贸易到实体,勇敢地跨步 稳扎稳打,专注宽幅特宽幅家纺市场,吕宏光敢打敢拼,三年国内贸易生意已是初见成效。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06年吕宏光通过电商平台开始转型,着力打造外贸团队,并抢占商机,开始大力发展外贸家纺市场。吕宏光先后成立贸易一部、二部、三部,主做国际贸易。并联合各大高校,校企合作,常年招收毕业生,扩容人才储备,多渠道全方位打造一支极具洪荒之力的优质外贸团队,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内外贸业务并驾齐驱。吕宏光开始意识到质量与研发的重要性,唯有从生产开始各环节仔细打磨产品,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和员工价值不放松,从而更加促进企业良性发展。2010年,吕宏光开始购买土地,创办工厂,购置宽幅织机百余台,并对研发部门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 术业有专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吕宏光始终坚持两个“导向创新”:一是生产上注重以产品换代升级和新产品研发为导向,凭品质赢得市场,二是业务上注重以新客户开发和服务深挖潜为导向,逐步实现从传统行业向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顺利转型。正是他的这种创新理念和差异化管理,不论是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供应链运营、仓管ERP等生产环节,还是国际贸易、电商等业务领域,在群雄逐鹿的宽幅家纺面料行业,云婕纺织实现销售业绩逐年攀升,逐渐取得市场地位,企业持续、快速、稳健发展。现如今云婕纺织与沃尔玛、Target、JCP等多家家纺国际知名品牌处于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打通各个生产链,磨毛、印花、压皱、烫金等后整理齐头并进 从贸易起步,到自建工厂生产宽幅家纺面料,十多年间,吕宏光一直在宽幅家纺领域挖掘面料的最大价值。2013年1月,吕宏光审时度势,投入宽幅数码印花机、转移印花机20余台,宽、窄幅烫金两条生产线和多条宽幅压皱、磨毛、吸毛等生产线,实现磨毛、印花、压皱、烫金等后整理齐头并进,打通了从生产到后整理的一条龙宽幅家纺面料生产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顺利完成他的第二次转型发展。 作为纺织行业三大板块之一,家纺行业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用纺织品越来越由实用性提升到实用性和装饰性共存发展的作用,家纺行业被“激活”,适用的范围和领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经过十五年持续、快速、稳健发展,如今的云婕纺织已成为专注宽幅家纺用布的研发、生产、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优质民营企业,并将成为盛泽宽幅家纺面料的“金字招牌”。
五、徽商精神延续纺织“初心”,谱写徽商新篇章 吕宏光不光以创新求发展,而且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作为安徽商会的一员,吕宏光一直积极投身商会建设工作。 他说,安徽商会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制造”和徽商精神的主力军,是企业抱团、成长的好平台,是探索商业创新模式和企业文化生态有机契合的主战场,我们要踏踏实实为商会为企业多做实事。 吕宏光表示,徽商精神延续着纺织“初心”,安徽商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借力商会的平台,大家信息共享,平等互助,资源互补,拓展渠道,商会成员都是受益群体,同时也提高了徽商在本地市场的影响力。 未来吕宏光希望能够继续扎实做好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未来企业走向更高的高度;同时,他也期望安徽商会越做越大,谱写徽商新篇章! |
![]() |
推荐文章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