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旺季前夕,纺织行业这场“订单变革”藏着多少玄机?

来源 : 任萍 | 作者 : 任萍 | 时间 : 2025-08-18

转眼间,“金九银十”的脚步越来越近。

旺季前夕,在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纺织行业正经历深刻的“订单革命”。小单化、定制化主导市场,内外贸分化明显,而有机、再生市场则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着行业全方位重构。

革新生产模式,订单结构深度调整

当前,纺织行业正经历订单结构的深度调整,这种调整既重塑着市场格局,也倒逼企业重构生产与经营逻辑。当“小单快反”成为主流,“小批量、多批次”的下单模式推动生产模式革新,而内外贸市场的冷暖差异,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应对策略的分化。

受消费碎片化影响,纺织企业通过构建柔性生产链(降低最小起订量,压缩生产周期等形式),更好的完成各类订单的有效承接。这种“量减频增”的趋势,直接推动定织与混纺产品占比稳步攀升。例如,棉/莱赛尔/亚麻混纺的夏季面料,通过多纤维交织实现透气率和抗皱性能的提升,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又为企业创造了更高附加值。

与此同时,内外贸市场的“冰火两重天”,让纺织企业不得不采取差异化的策略。

调研显示,外贸市场呈现“季节性”特征,国外客户提前启动秋冬季面料打样,粗厚类品种询价需求环比增长。但国际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挑战,倒逼头部企业加速在东南亚布局产能,并将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开拓对象;内贸市场则陷入“低价竞争”泥潭,一些生产常规面料的织造企业为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性不惜以低价接单。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部分纺织企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这与外贸市场对差异化产品的高接受度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订单结构的深度调整,本质上是市场需求、技术变革与全球贸易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双重变奏,绿色赛道的甜蜜与苦涩

在纺织行业订单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有机、再生市场正上演着“双重变奏”,一方面是绿色消费浪潮催生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是行业内卷引发的发展阵痛。这种矛盾交织的态势,既折射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也暴露出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的深层瓶颈。

近年来,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认知觉醒,为有机、再生市场注入强劲动能。从市场数据来看,有机订单呈现出增长态势,再生涤纶的询价需求也持续上升,国际快时尚品牌纷纷加大对再生材料的采购力度,且国内市场同样热情高涨,在电商平台上,某运动品牌推出的再生尼龙跑鞋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绿色消费的强大购买力。众多纺织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然而,甜蜜背后暗藏苦涩。同质化竞争引发的价格战正不断吞噬行业利润,多数再生材料企业利润率偏低,而国际品牌同类产品通过溢价策略,能获得较高利润,这种“低端内卷、高端失守”的格局,凸显出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高端再生材料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其专利技术使产品性能优于国产同类产品。本土企业虽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崛起,但仍面临原料依赖等问题,再生原料进口占比高,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原生材料,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国内厂商生产同类再生材料的成本高于国际巨头,且因性能差距难以进入高端供应链。

这场双重变奏的本质,是产业升级与市场成熟度不同步的必然阶段。当技术突破打破垄断,消费认知从“概念买单”转向“价值认可”,绿色赛道才能真正告别内卷,让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变为纺织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旺季日益临近,纺织企业正在华丽转身。当小单化倒逼柔性生产、定制化驱动技术升级、绿色化重塑价值链条,这场订单革命终将催生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在政策护航、技术赋能与市场创新的合力推动下,纺织行业有望在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破茧重生,书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蒋瑶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