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五一假期,纺织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
从清明不放假赶生产,到五一落实放假安排,企业的每一个决策、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暗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趋势?企业又该如何在其中找准方向?
下面,让我们随机走访几家纺织企业,来了解当下纺织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接单表现:产品结构促使订单分化
在本次调研中,受访企业的主营产品各不相同。调研结果显示,虽说这些纺织企业都维持着较高的开机率,但在订单层面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主营大提花面料的纺织企业:“目前,我们厂里开机率在80%以上,坯布库存在10天附近。因近期没有特别热销的品种,故订单维系情况与前期并无明显差别,接单情况维持正常水平,能持续20天左右。”
主营功能性面料的纺织企业:“我们厂里织机还是满开状态,坯布库存也很少。市场上还是冲锋衣面料相对热销点,因此我们整体接单表现尚可,订单体量基本都在万米左右,至少能维持一个月。”
主营尼龙面料的纺织企业:“我们厂里开机率为100%,坯布库存约30万米。现阶段没有特别好销的品种,走货以常规产品为主,比如一些尼龙类产品,都是小体量订单,能做5月中旬。”
从上述企业反馈可以看出,产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订单获取能力。在当前的纺织市场中,功能性面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充分证明了功能性面料强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常规面料,则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缺乏创新等原因,在订单延续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原料采购:成本波动时的生存法则
4月23日,聚酯市场迎来久违的产销爆发。当日,国内聚酯工厂平均产销率达到304.6%,较前一日交易日收盘数据上升245.5%,下游用户逢低补仓,市场整体产销升至节后高点,部分工厂甚至放量至1000%。
这一产销爆发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方面传出了想与中国缓和关税的消息,这一信号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其次,经过多轮博弈,当前涤纶长丝的价格已降至较低水平,为企业补库提供有利条件;最后,由于前期补库积极性不高,织造企业的原料库存一直处于被消耗状态中。
从被调研企业提供的原料采购策略中,我们能发现不同企业对成本波动有着截然不同的应对逻辑。
单从原料储备来看,这些纺织企业均维持着20-30天的原料储备量,体现出“短周期、快周转”的市场共性。
然而,当原料价格出现波动时,其采购策略的差异性便凸显出来。主营尼龙面料的纺织企业坚守“随买随用”的采购策略,尽可能地规避库存风险;主营功能性面料的纺织企业在应对原料波动时就显得颇为灵活,会抓住低价时机伺机补仓;而主营大提花面料的纺织企业则因生产原料的特殊性,极少受到常规原料波动的影响,仍以“按需采购”为主。
综合来看,大部分纺织企业五一落实放假安排已是板上钉钉,假期是“暂停键”,更是“分水岭”。当常规产品陷入“订单小、库存高、利润薄”的困局时,功能性面料企业以技术研发撕开市场缺口;当原料波动引发普遍焦虑时,灵活的采购策略成为风险缓冲带;当假期效应导致开工率波动时,订单结构的韧性决定了企业的抗跌能力。
随着纺织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或许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内卷之下占据一席之地。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