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工业废气织新衣、白色污染再利用,盛虹: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碳”路

来源 : 吾爱盛泽 | 作者 : 吾爱盛泽 | 时间 : 2025-02-13

工业废气能织出衣服?二氧化碳,曾是温室气体的代名词,但眼下它竟然能在生产线上变成纺织原料,再织成衣物,成为人们衣橱中的明星。

在盛虹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盛虹”),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已悄然变成现实,而纺织行业这个传统的碳排放大户,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温室元凶”成绿色纤维?

近年来,盛虹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产业链,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日常生活中的废弃塑料瓶资源化,生产出高品质的纤维,不仅以废气、废物织出了漂亮衣服,更为地球的未来披上了一层绿色外衣。

传统的化纤面料生产要经过石油提炼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盛虹的碳捕集纤维产线则打破了这一常规。

2024年4月,经过3年时间的研发,盛虹建成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乙二醇—功能性聚酯纤维”绿色产业链,捕集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纤维级乙二醇,同时还开发了直接“酯化—缩聚”以及熔体复合直纺工艺,制出超细的碳捕集纤维,这种纤维不仅弹性强,还抗紫外线,非常适合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根据测算,每吨纱线可消耗320千克二氧化碳,碳排放比传统工艺降低28.4%。

2024年9月10日,盛虹携手高校申报的“碳循环:从二氧化碳到聚酯纤维”项目,在2024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年会暨国际服装联盟时尚大会上斩获“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这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彰显了盛虹在全球绿色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

“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盛虹的这一条产线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执行主任刘晓说,碳捕集纤维产线为化纤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向。

“白色污染”再利用

其实,盛虹不仅捕集工业废气制成服装面料,还利用白色污染物生产面料。

盛虹控股集团化纤板块总经理唐俊松在采访中表示:“绿色低碳的产品一定是未来的消费趋势,我们也在不断扩产能,这增强了我们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回报股东的能力。”


盛虹控股集团从2018年开始量产再生纤维,建设了全球首条从瓶片到纺丝的再生纤维生产线,产能达到60万吨/年,可消耗废弃塑料瓶300多亿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生产企业。目前,盛虹再生纤维成为国内外30多个品牌商指定采购产品,制成的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为纺织产业“碳”寻新路线

盛虹不仅在产品研发上创新,更将环保理念贯穿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优化,到废料的回收与再利用,盛虹始终坚持“环保第一”的生产理念。通过技术创新,盛虹使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焕发出绿色生机,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减少了对石油等资源的依赖。

未来的纺织品,不再是单一的时尚符号,它们也承载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陈宝建指出,在当下的第五次纺织产业大转移中,低端重复制造部分正在向东南亚转移,那么中国的纺织行业还有什么优势?“我认为,在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大背景下,盛虹等中国企业仍然有产业链优势、高效产能优势和持续创新优势,我相信,中国企业可以在竞争中继续占据优势。”

作为纺织行业的“碳路者”,盛虹的碳捕集纤维产线和再生纤维产线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意识到环保材料的重要性,盛虹的技术创新为这些品牌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使得盛虹赢得了越来越多品牌的青睐。目前,盛虹已经与安踏、优衣库等多个服装行业巨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强强联手。

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为纺织业乃至全球环境保护注入活力的盛虹,也必将为纺织行业走向低碳、可持续的未来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新路来。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石丽菁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