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人民日报》要闻版面刊发文章 《羽绒服里的“科技范”》,从盛泽羽绒面料企业的科技成果切入,剖析盛泽纺织行业以科技赋能,培育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现象。
羽绒服保暖的关键在于其中填充的羽绒,而羽绒服保暖性能的丧失主要就是因为羽绒本身不行了。
羽绒服保暖主要是靠绒子实现的,绒子通过中空结构存储许多静止空气,而这些绒子和静止空气结合形成的结合体,可以大大延缓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实现保温效果。因此,绒子们在衣服内部形成的静止空气层厚度决定了保暖效果。也就是说,羽绒中绒子质量的占比,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程度。
蓬松度——30克羽绒在规定容器和压力下所占的体积,也是判断羽绒服能否保暖的重要指标。同样的绒子含量,蓬松度越高,羽绒中储存静止空气的体积越大,保暖性也就越强。
测量、填充环节的技术手段正逐渐丰富。在羽绒理化检测组,检测技术人员对羽绒中的绒子、羽毛,以及少量绒丝和羽丝进行分类,并将绒子置于显微镜下,放大170倍观察绒子上的菱节。“这些菱节在绒子末端,呈三角形排列,可以保存不流动的空气。”谈利刚说。
无论是鹅绒还是鸭绒,正常都有10-15年的使用年限。在长久的使用中,羽绒细小的绒毛和羽枝都会发生断裂、分解,导致保暖效果下降。不当的储存方式更是会进一步缩短羽绒的寿命,让它穿三五年甚至一两年就不暖和了。
比如很多人都会选择用真空压缩袋将羽绒服收起来,但这种长时间的暴力压缩,会让绒子的羽枝长期处于弯折的状态,甚至整个绒朵都会直接断裂,不仅让整个羽绒服的蓬松度都会大不如前,保温性能也是大打折扣。
此外,长时间将羽绒服压在其他衣物或者重物下,也会损坏绒子的立体结构,导致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羽绒服面料也是至关重要,“跑绒”问题更是影响一件羽绒服寿命的关键点。
在苏州汉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对一款羽绒服面料进行防“跑绒”试验。工作人员用该面料制作出填充了羽绒的绒包,把绒包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将整个塑料袋固定在测试设备——两个夹子之间,经过2700次反复挤压揉搓后,仅有3根细丝从绒包里“跑”出来。
“按照行业标准,10根以内就算合格了。”汉塔纺织贸易运营总监陈弈莳说,这款面料之所以在防钻绒方面表现得这么好,全靠面料上仅有15微米厚的一层“微多孔”高分子膜。指甲盖大小的膜上,有十几亿个微孔。这些微孔的直径比水滴要小几万倍,但又比水蒸气分子大了几百倍。这样,就让雨水“跑不进来”,羽绒“跑不出去”,同时,还让面料有了很好的透湿透气功能。
原理看似简单,但要造出这层薄薄的“微多孔”高分子膜,技术难度很大。陈弈莳介绍,微孔不仅要足够小,还得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不然羽绒服多次清洗后,面料的性能就会变差。无论是原材料、添加剂的选择,还是制备工艺的探索,研发人员都经过了反复试错,最终才确定理想的“配方”。
位于苏州的盛泽东方纺织城,聚集各种轻纺面料企业。吴江盛伟紫荆花纺织有限公司的展示台上,科技感满满:在纱线中加入特定物质后,纺织出来的面料可防静电、防油污;用超细旦纤维丝织出的面料,不需要借助机械进行外观定型等“后整理”,便可以有效实现“物理防跑绒”;每米只有55克重的3层复合面料,轻如蝉翼,却可防暴雨……一块小小的面料,在防跑绒、防静电、防风雨等方面实现了综合提升。“随着整个行业不断向‘新’而行,以后,羽绒服上会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范’。”公司负责人周建春说。
毕竟受鸭鹅出栏率下降的影响,今年凡是带“羽”字的东西,价格水涨船高,这年头能面不改色随手就买一件新羽绒服的绝对是大户。好的面料、正确的储存方式,只要保养得当羽绒服的使用寿命还是可以达到十几年。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