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纺织行业传出这样一则消息,“面料价格已内卷到国外,出口均价只有1.19美元/米!”
今年1-5月,我国向欧盟27国出口了价值13.72347亿美元的织物。从数量上看,我国提供了11.48557亿米的面料,平均价格约为1.19美元/米,略低于2022年的1.20美元/米。
数据显示,面料出口量价齐跌已成事实,那纺织企业的现状到底如何?
外贸不给力,部分开始转内销
每每问及今年的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外贸难做、订单减少是纺织企业最常反映的问题。严峻的外贸形势,也成为纺织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阻力。
近期,纺织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陆续出炉,净利润出现两位数大幅下滑的并非个例。连行业大佬都抵抗不了外需萎缩带来的冲击,中小纺织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为求自救,部分纺织企业奔赴国外,积极拓展海外客源;还有部分纺织企业则是将目光转向了内销市场,着手布局国内市场。
某工贸一体企业表示,“由于上半年外贸订单缩水了50%,我们被迫调整了业务结构,由原本的以外贸为主转向以内销为主。为了开拓国内客户,业务员会前往主要服装集群进行对接。打个比方,同款面料做出口单能有14个点利润,但做内销可能就只有一半,账期也相对较长。没办法,有单总比没单强。”
原料涨价,面料价格无力跟涨
7月以来,在成本端带动下,涤丝价格也不出意外地上涨了。虽说此轮涤丝涨价的幅度不大,但持续性很强。今天涨100元/吨,明天涨50元/吨,时不时的涨价令纺织企业难以招架。
截至8月1日,江浙主流涤纶产品均价如下:涤纶FDY150D报8350元/吨,较7月初上涨370元/吨;涤纶POY150D报7680元/吨,较7月初上涨340元/吨;涤纶DTY150D报9225元/吨,较7月初上涨375元/吨。
对纺织企业而言,原料持续涨价并非好事。一般来说,想要消化原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纺织企业需要同步上调面料报价。
可惜,市场调研结果表明,迫于淡季压力,多数纺织企业不存在涨价预期,甚至部分织造企业为了保开机,买着高价的原料,生产着最常规的品种。待到这批产品进入销售阶段,如果原料仍处高位,那是赌赢了,反之,可能会让不富裕的利润空间雪上加霜。
卷啊卷,同行在卷客户也在卷
有消息称,各大品牌方陆续开启秋冬季成衣的筹备工作。因此,8月或将成为秋冬面料备货的重要节点。
从接单情况来看,贸易商早已储备了不少面料,只是当前订单的承接能力普遍不足,面对有限的订单,各企业间两极分化愈加明显,部分企业被迫陷入无休无止的“内卷”境地。这种内卷一部分是同行带动的,另一部分则是客户压价带来的。
有贸易企业表示:“以往做外贸单压价情况比较少见,但是如今压价已是客户的常规操作。信息化时代到来,令面料价格逐渐透明化,客户商谈时至少会压掉2-3个点,个别利润尚可的产品,砍掉5个点都是常态。”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面料价格整体易跌难涨,订单多以“小批量、多批次”为主,大批量订单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后续,价格优势和交货速度或将成为接单的关键。
综合来看,在产能过剩难以缓解的背景下,蛋糕不够分这种状态还将持续下去。成本上涨、低价竞争、客户压价等因素导致的利润流失也将难以避免。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