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近尾声,2023年即将过半。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以外贸为主的纺织企业经历了一波严峻考验。市场调研期间,不少企业反映外贸订单不足,甚至有企业订单量出现“腰斩”。
但近日,外贸市场却显露出一丝回暖苗头。某平台上有这样一则消息,“43万米大单,有这两个证书的加工厂请联系!”
绿色订单,相关证书成敲门砖
发布该信息的是一家女装面料企业,主营仿真丝面料。此番紧急求助是想尽快找到符合条件的染厂和印花厂,共同完成这笔43万米的订单。
从订单角度看,这笔订单体量已超40万米。前期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纺织企业接到的订单体量普遍偏小,集中在几千米到几万米之间。因此,对于身处传统淡季的纺织企业而言,这笔订单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再看看要求方面,该订单要求染厂和印花厂同时持有OEKO-TEX 附录6证书和DETOX证书。
由此可见,相关证书认证已经成为获取绿色订单的敲门砖。对纺织企业来说,经过认证即意味着产品在化学品使用方面满足了欧美市场当下最新的相关政策要求,规避了一些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也能帮助企业迅速获得全球合作伙伴及消费者的认可。
可持续,天然&环保再生并举
长期以来,“高耗能”、“高污染”一直是时尚行业的原罪,纺织服装行业已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排名仅次于石油。面对越来越艰巨的环境问题,生态时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使用环保面料、再生面料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回顾上半年,从纺织企业参展反馈来看,各类采购商尤其是国外采购商对天然纤维、环保再生、有机等面料的询单频率居高不下。
为了更好地顺应潮流,越来越多纺织企业开启对天然、再生纤维的创新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面料产品。
比如,某户外功能面料企业采用60%再生锦纶纱线搭配40%环保原液黑丝,从源头上减少碳足迹,运用拒水后整与仿生科技,打造出了一款“会呼吸”的新型面料;另一家纺织科技公司采用52%原液着色再生涤纶和节能环保的无水染色技术,使用覆膜TPU,结合专利技术工艺,用空气代替羽绒实现保暖调温功能;还有一家丝绸企业采用未经漂白的桑蚕丝和蓖麻蚕丝交织,结合植物染料染色技术,经清水砂洗工艺,从材质到生产实现全程绿色低碳...
这些含“绿”量和含“新”量颇高的面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纺织企业而言,实现绿色转型任重道远,但只有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企业才能与时代同行。在淡季来临之时,如果能沉下心来规划发展,研发新品,或许就能为后续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