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银十”后,在异常强大的冷空气洗礼下,纺织市场被两股“反常”气息笼罩着,这两股气息此起彼伏,让人时喜时忧,悲喜交加。
一股是由OPEC+超预期减产引发的原料端持续暴涨。
在国庆长假期间,OPEC+超预期减产引发市场对于供应趋紧的担忧,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较强的提振效应,从而成就了油价“五连涨”。在原油的暴涨之下,涤丝也不甘示弱,主要品种报价持续上涨。截至10月9日,涤纶FDY和POY部分规格较节前上涨300-400元/吨。一不留神,织造企业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
在假期走访中,小编发现一家以四面弹为主的织造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生产中,该企业负责人透露,最近有一笔关于尼龙机包四面弹的订单交期卡得非常紧,客户催得很急,导致这个国庆假期只能勉强休息3天。据了解,这款面料主要用于制作夹克,风衣等秋冬服饰。
对于国庆期间涤丝连涨现象,该企业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机器要运转,订单要交付,原料再贵也只能被动接受。迫于“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怪圈,这波涨价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又是一个严峻考验,一招不慎就会落入“高价买原料,低价卖库存”的尴尬境地。
根据绸都网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江浙地区织造开机率在70.1%,对比节前数值(69.3%)略有回升,70%的开机率瓶颈已然松动。回顾走势图可以发现,上次出现大幅回升主要源于企业高温限产结束后的恢复性生产,还有部分源于稍有起色的“金九”秋冬面料市场。整体来看,织机开机率仍处区间波动之中。
从近几日涤丝价格逐步回落可以看出,国庆期间的涤丝上涨缺乏终端需求支撑,仅靠原油暴涨拉动的涨势难以长时间维持。
另一股是随着“寒潮”到来的终端需求复苏。
伴随“银十”而来的是两次剧烈降温,如果说黄金周期间那次降温仅仅是品味秋意的“开胃小菜”,那假期结束后的这次降温就是 “一秒入冬”的重磅硬菜。
随着气温骤降,纺织市场却热闹了起来,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各种询单晒单轮番上演,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某面料企业负责人透露,在不温不火的行情下,市场销售通路已然发生变化,相比传统销售模式,快销和现货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当聊起这阵子的降温能否带来利好时,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的订单总量同比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区别在于下单时间变得更加集中。品牌客户订单从6、7月份开始陆续下达,“小批量,多批次”成为面料采购新模式。降温之下,最先收益的是线上电商平台,逐级传导下来,对面料端的提振效果尚不明显,毕竟面料市场的产能过剩不容忽视。
另一家羽绒服面料企业也表示,前期的羽绒服市场一直呈现观望态势,客户下单日趋谨慎,线下备货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反而是电商平台备货量较往年有所上升。“金九银十”作为纺织市场传统旺季,羽绒服线上销售尚可。受强冷空气影响,客户部分款式直接“卖到飞起 ”!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降级带来的需求疲软在这波冷空气的抽丝剥茧之下,渐渐瓦解。电商平台背靠完善的物流网络,吃到了“第一波红利”。来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秋衣秋裤销量环比增长125.64%,抓绒衣裤和毛线帽销量环比均超过100%,羽绒服销量环比涨幅超过140%...短短一周时间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数据着实令人吃惊!
总的来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搁浅的“金三银四”或在这个“银十”得到补偿,原本对于秋冬市场的担忧情绪在“寒潮”下有所缓解,防寒保暖方面的需求释放让纺织人内心得到了一丝慰藉。但要留意的是,市场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对于后期走势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