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胶原纤维、蚕丝等,具有支撑、稳定和保护细胞、组织和生物体的作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然丝纤维的形成机理有胶束模型和液晶模型两种。在胶束模型中,蚕丝蛋白分子先形成胶束,失水后自组装成大球状,然后纺成蚕丝纤维。而经典的液晶模型是基于小球状液晶液滴的存在,通过聚结生长,再纺成丝纤维。人工再现天然蛋白纤维的等级结构,对于开发先进纤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体外再现天然丝纤维的等级结构仍极具挑战性。
近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利用极低浓度的结晶丝素(SF)溶液,通过仿生自组装,成功地开发了超薄超细的等级结构丝素纤维。与喷丝板纺丝系统不同,圆形旋转诱导纺丝,是一种聚结的SF液滴生长形成支状纤维网络的过程。通过调节自组装的过程参数,可以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产生分支的等级结构超纤维。与天然丝素纤维相比,组装后的丝素纤维具有柔软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扩散和生长,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该工作以“Bioactive hierarchical silk fibers created by bioinspired self-assembly”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蚕丝蛋白分子的结晶液滴自组装成为等级结构超纤维的示意图
结晶丝素液滴形貌以及小球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在圆形旋转组装系统中,自组装的等级结构丝素纤维的形态、结构、尺寸和组装机理
自组装丝素纤维的力学特性
自组装等级结构丝素纤维的生物活性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