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从招工荒到找工慌,你不屑一顾的工厂,有一天可能高攀不起

来源 : 中国绸都网 | 作者 : 严嘉 | 时间 : 2019-06-25

虽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每年尤其年初的时候,各大小工厂都会为了招工而愁白了头发。而纺织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就决定了它的发展必将时刻伴随着招工。

每年年初江浙地区各纺织重镇都会有一道少不了的景观,便是大街小巷的招工牌子,人才市场也都是人头攒动。即使这样也还是难以解决“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倒是工人的工资“水涨船高”在逐渐向万元看齐。

(吴江地区19年纺织行业工人工资)

工人难招的原因

1、新兴工作,分流年轻工人

据一家织造厂老板反馈,目前厂里工人都是40-5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尤其90后一个都没有。现有的工人也都要小心“伺候着”生怕有一个不满意就离职,甚至产生纠纷被告。一家印花厂厂长向我们抱怨:“一到夏天员工流失特别多,而且还招不到。因为厂房里机器边特别热,外面快40度车间里就要50度。年轻人不愿吃这个苦,本该一台机器五六个人的,现在两三个有时候都保证不了。但是过了夏天,天气凉快下来之后要好招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60后、70后即将退休,而年轻人几乎不愿走进工厂才是造成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休息休假少”几乎是大家对纺织工厂的普遍印象,这种印象逐渐让年轻人对工厂产生了抵触心理。机械式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生活圈完全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性格,哪怕给他们再高的工资,再多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徒劳。

新兴的快递以及外卖行业也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美团外卖发布了2018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270多万骑手中77%是来自农村,大多数是80后、90后。饿了吗《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情况也是类似,300多万注册骑手中77%来自农村,平均年龄29岁,95后占比超过20%,而这些以往正是工厂工人的主要群体。

生活服务类工作以较轻松的工作环境、自由灵活的工作时间、不低的工资收入,“收割了”大量年轻人。由此也造成了工厂工人年龄上的断层,以及工人来源渠道的紧缩。

2、产能外迁,工人回流

前几年由于江浙地区的环保整治,大量喷水织机被停产淘汰,一些企业逐渐向苏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转移。而一直在江浙地区从事纺织方面的工人相当一部分来自上述几个地区。能在家门口工作,工资虽然会低点,但生活成本降下来了,并且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一些在江浙地区务工人员回流。

据我们走访安徽地区织造企业了解到,他们初来安徽时,当地几乎没有织造工人,更不要说熟练工人。于是只能高薪从江浙地区“挖人”,包吃包住的情况下工资已经近万元每个月,待遇比江浙地区工人都高出许多。“中西部待遇更好”在江浙织厂行业都是有所耳闻,反正都是在外地打工为什么不能换个待遇更好的地呢?大量工人迅速向中西部回流, 几年过去了,安徽地区很多织造厂里绝大多数都是江浙地区过去的工人,而且很多都是熟练工,这也加剧了江浙地区的招工难问题。

哪家企业没在招工问题上伤透心、急白了头都不算一家合格负责任的企业。现在的工人跟以前的已经完全不同了,以前的工人更关心薪酬,而现在的工人更关注休息休假。尤其到了春节期间,根本不管你什么生产计划,年前一个月买票回家那是常事,说好的正月初八开工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正月十五不过完,厂里一半工人都见不到。不管是正月初八还是十五只要能回来就还算好的,怕的就是过完年直接不回来的。为了留住工人,企业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年后涨工资、发开门红包、大巴车接送回家过年等等。工厂逐渐疲惫了、也怕了。

不再招工,找工作将开始难了

1、招工荒倒逼企业转型

与其被动的看“工人”脸色,不如主动调整生产模式。近几年,“智能化生产”、“纺织数字化”、“无人车间”等逐渐由概念走向现实。盛泽地区一些织造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无人车间”,以往一个熟练工人可以看管10台左右的织机,因为要有白班和夜班就是两个工人看十台机器。现在采取智能化生产、无人车间,一个100台织机的车间就可以节省近20名工人,每名工人按薪酬7000元每个月,就减少每个月14万元的开支。而且新系统下的车间生产,效率更高、次品率更低。

织造厂尚且如此,在纺织化纤这个龙头企业密集的领域更是走在前头并且成效显著。某业内知名的化纤集团在完成智能化改造之后,生产车间里人工成本减少80%,效率提高700%。另一家化纤巨头早在前两年就开始布局“数字化生产”,通过机器换人、导入物联网技术,每年可以节约生产成本1500万,一条生产线可以节省工人127名,用工率减少34%,故障率减少55.9%,产能提升33%。

工厂并不是离不开工人,一两个人看管几百台机器不是不可能。“招工难、招工贵”加速了工厂对低人工、甚至无人生产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必然引来技术革新,最新“5G”技术的逐步运用对于“数字化生产、无人生产”来说如虎添翼。整个产业链自上而下生产理念的改变,必将带领纺织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招工的方向也会逐渐转向高技术人才,适合普通工人的岗位只会越来越少。

2、纺织淡季,降低工人流动信心

17年到18年,中国纺织行业布的产量结束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断崖似的下跌至十几年前的产量。跌势也一直蔓延至了19年,现在整个纺织行业依然“萎靡不振”。这股“颓势”的背后是大量机器设备的减产、停产,以及工人们无休止的休息、甚至被辞退。

今年还未入夏,市场上便有不少工厂叫嚷着要停工“放暑假了”,还好这些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都是停点机器、降点产能。吴江地区一家染厂善于做仿真丝类品种,有一百多台染缸、十一台定型机,每天产能在50-60万米。现在的情况是11台定型机一般都是停4-5台,到了晚上停的更多,染缸开工基本在6-7成。正常情况下一个工人大概看5台缸,出一缸活收入在20-40元不等,每天上一个班一台染缸大概可以出两缸活,但现在染缸停产30%-40%,工人的每个月收入也相应减少了2000-3000元。

染缸工人因为拥有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一向备受厂里重视,很多厂里的车间主任、厂长都是从染缸工人提拔的。因此对自己的收入福利也是要求比较高的,稍不满意辞职走人、换家厂也是很常见的。但如今收入大减三分之一也少有人抱怨,辞职走人的就更少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环境下外面也没几家厂招人了,而且收入也许更低。收入降低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出走已经是很多厂里工人的状态了。

印染等大厂因为都是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的,还不敢轻易辞退员工,顶多减产轮休降低收入。而一些小厂不与员工签合同的,放长假、直接辞退那都再常见不过了。有一家做激光切片、冲孔的厂,年初时候还有订单,厂里十来个工人忙忙碌碌,可一入夏天订单萎缩,厂里立刻做出反应,没有任何补偿辞退了大部分工人,现在只剩下两个。

相对于大厂,市场上更多的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厂;相对于收入降低饭碗还是有保障的染厂工人,市场上更多的是没有任何福利补偿的辞退。

人口红利的消失、年轻人流向服务业等种种原因,让工人在工厂面前出现“供小于求”局面,更导致了工人薪资的不断攀升。在可预见的未来,工厂这种被动局面只会越发严重。好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纺织工业到来了破局之策,看似“牢不可破、不可替代”的岗位在机器与数字化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生产成本降低、效率大幅提升、质量还有保障,随后大量工作岗位即将消失。再遇上纺织行情下行、整体产能下降,如同雪上加霜。

中国纺织工业若想在东南亚等国面前保持优势,那么告别对大量人工的依赖是必然的。目前日韩等国的织造厂里,两三个人管理两三百台织机的情况很正常,这就是中国纺织工业未来发展目标。可能你现在不屑一顾的纺织工厂,将来想进去都没机会。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严嘉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