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纺纱过程中,怎样合理使用低级棉?

来源 : 纺机网 | 作者 : 纺机网 | 时间 : 2019-06-13

原棉的主要物理性质、如长度、线密度、强力、成熟度以及含杂等都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棉的特性,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稳定生产的目的,棉纺厂把集中不同级别的棉花搭配组成混合棉使用,这种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配棉的目的

① 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为了优质低耗地进行生产,要求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保持相对稳定,保持原棉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生产和质量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 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采用混合棉纺纱,以充分利用各种棉的特性,取长补短,满足纱线质量的要求。

③ 节约用棉、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质论价的,不同长度、不同等级的原棉差价很大。原棉在纺纱成本中占80%左右,如果选用的原棉等级较高,虽然成纱质量能得到保证,但生产成本增加。因此,配棉时要从经济效益出发,控制配棉单价和吨纱用棉量,力求节约用棉,降低成本。增加配棉技术、合理使用各级棉花纺纱。

充分利用低级棉的做法

1 加强检验

对于低级棉必须加强检验工作,特别是做好逐包检查,根据色泽特征,含杂多少,成熟度情况分类堆放。按其强力、号数、短绒等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类进行排队。通过单唛试纺进一步掌握纺纱性能。

2 合理配用

本着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对低级棉使用力求稳定,分期进行大排队采用逐步掺用,先少后多或个别纱号先用,待用出经验后在大面积推广。

3 充分利用低级棉固有的长处

① 充分利用低级棉纤维细的有利条件,提高成纱强力。纤维细则在横断面内纤维根数相对增加,相互间增加了摩擦力就不易滑脱,当成纱号数一定时,横断面内纤维根数较多时,有利于条干均匀。纤维较细而且柔软易于牵伸,缠绕均匀,所以成纱强力也较均匀。

② 利用低级棉纤维长度偏长的有利因素,利用长纤维来纺纱,在纱中彼此重叠的部分也较长,就会增加纤维相互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成纱强力就大。在一般情况下,棉纤维长度越长可纺纱支也越高,反之就低。品质长度每增加1 mm,纱强力可提高1%~2%,甚至更高些。一般低级棉长度较长,多在28 mm~29 mm。

③ 色泽的利用,低级棉的用量在10%以内时,可以使棉纱带奶油色,但混用过多,会使棉纱、棉布变黄。配用适当,织物丰满、棉杂不显,条影清晰。

4 适当调整工艺

各工序定量适当减轻,增强开松梳理,增加除杂作用。增强对浮游纤维控制,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① 清棉应尽量多松少打。棉箱机械尘棒间隔距适当增大,减少回收,靠离心力作用多除杂,缩小棉箱机斜帘子的隔距适当增加角钉高度和长度,以利开松;打手速度适宜,不宜过快,以免损伤纤维;加快均棉罗拉速度增加混合效果,增加开松作用,并能开松又不损伤纤维,有利落杂和排短绒;适当增加除杂点,打手至尘棒隔距适当减小,开松度增强,落物多,除杂也多;各棉箱入口适当加大风扇速度,让气流从上部或侧面补充,减少回收,增加除杂。

② 梳棉采用强分梳工艺,以其达到较多排除细小杂质和短绒。适当增加锡林与刺辊速度,使刺辊增加穿刺分梳能力;刺辊至小漏底4.5隔距,气流缓慢,减少回收;适当加快盖板速度和减少盖板至锡林隔距,多排短绒;减慢道夫转速增强分梳作用,提高棉网清晰度;降低除尘刀和缩短小漏底,增加落杂区;锡林后罩板下口大于锡林至大漏底的隔距,使气流顺利引向小漏底方向,而不会产生涡流;大漏底和锡林隔距适当放大,使气流缓和。以上所进行的工艺调整,目的是在于加强分梳和尽可能充分的排除短绒和杂质,以及适当增强抄针次数和按“四快一正”整机,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③ 在并、粗、细工序适当缩小罗拉隔距和加重加压,以达到有效控制减少游离纤维,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改善条干均匀度。粗纱捻系数要适当加大,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

质量第一、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质量与节约用棉的关系。全面安排,保证重点就是要及时摸清到棉趋势和原棉质量,并随时掌握产品质量的信息和反馈情况,机动灵活、精打细算的调配原棉。总之,合理、科学的用好低级棉花,对合理利用资源,增加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