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浙江纺织产业腾笼换鸟:关闭染厂、纺织厂377家、搬迁140家、签订搬迁协议54家、断电1631家!去产能将持续三年或更久!

来源 : 中国绸都网 | 作者 : 张强 | 时间 : 2017-10-30

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结束,本以为整治风暴可以稍加停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近期,浙江长兴的一则涉及到加弹、喷水、印染、化纤等多个行业的停限产通知,再度预示着环保整治工作已经成为常态!而该则消息让大家把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拥有传统产业优势的纺织大省——浙江。

浙江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市场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2013年纺织工业产值已经超万亿元。而从2008年开始,经济环境的恶劣导致了当地大量纺织化纤企业因联贷联保、盲目扩张等破产。

亚洲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陷入破产困境;紧接着,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集团也面临破产危机;浙江义乌排名第五的浙江金乌集团,国家大型纺织印染企业浙江永通染织集团,绍兴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浙江纵横集团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接连破产。

而这经济业态带来的阵痛整整持续了近6年。如今,浙江纺织虽然已经从经济困境阵痛中复苏,但经济大发展后的另一个“副作用”正在近两年浙江的纺织企业中持续发酵。

几家欢喜几家愁!浙江“腾笼换鸟”,纺织企业是深陷泥潭还是逐渐脱困?

自2016年开始,以浙江绍兴起始的印染环保整治一浪高过一浪。而进入2017年以来环保整治、去产能情况很凶猛,有人说更凶猛的还在后面。纵观今年纺织行业的发展,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到唏嘘不已,整个行业中出现的倒闭、停产、涨价、断货等不良问题不断。

而浙江作为中国纺织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关停潮正在愈演愈烈!前段时间,这样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浙江染厂、纺织厂:关闭377家、搬迁140家、签订搬迁协议54家、断电1631家。2577家‘三无’企业已于9月底全部关闭。

而在近日,浙江多个纺织产业集群地的“大动作”又再次让目光聚焦在此。

1、杭州萧山区: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关停企业1000家

时间:杭州市萧山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具体工作落实安排包括:

计划关停企业(作坊)1000家;整治提升企业1000家;全部8家再生纤维企业全部关停;关停绕城线内化纤(聚酯)企业2家,由现在的14家控制到12家以下;关停绕城线内印染企业,将现有的35家印染企业整合成不多于19家企业……

2、湖州长兴县:关于在10-12月开展去产能、保护环境攻坚行动的通知

时间:2017年10月21日零时—2017年12月31日24时

分行业去产能方案:

纺织行业(加弹、喷水):每月限产10天;印染行业:每月限产10天;化纤行业(熔体纺、切片纺):日负荷在今年5月当月平均负荷的基础上压缩30%;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另一方面,浙江关于纺织行业的扶持政策在今年密集推出,其力度之大、数量之多对纺织企业亦带来深远的影响。

1、超25家纺织企业入选2017年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

近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5号)精神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确定了2017年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有效期为3年,其中有不少是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

2、多个纺织、服装、化纤集群成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

9月12日,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在绍兴召开,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名单,全省21个县(市、区)被列为首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纺织服装化纤产业名列其中。这意味着这些集群将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全面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化纤等三大制造业,成功验收示范项目、企业、平台、技术和品牌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示范带动浙江省化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浙江纺织“腾笼换鸟”的代价:纺织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腾笼换鸟的代价其实需要付出很多,在此种情况下,浙江当地的纺织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在原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下,更多的企业也越来越难过,一些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也有一些中小贸易型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灵活,积极创新,出口订单持续增加,发展情况良好。大浪淘沙下,浙江纺织业的发展格局正越来越清晰。

小编认为,浙江纺织业已经呈现出三个典型特征:“战略整合、结构调整、驱动转型”。而这上特征带给纺织企业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据市场调查纺织企业关心的一些问题,在目前看来也正越来越明朗。

1、纺织企业黎明前的黑暗还要等多久?环保整治成催化剂,去产能或将持续三年或更久!

有业内人士感慨:环保风暴未熄、安监风暴又起,如今去产能...这一轮接一轮的巡查,要逼行业大洗牌啊,纺织企业的春天在哪里?的确,中国纺织市场在长达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跃升成了世界第一,但由此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大量的中小织造企业在早前几年大量涌入,一方面产能过剩情况一再加重,而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混乱无序的状况有增无减,企业为了生存拼命地压低价格减缩成本,早些年大量面料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多数企业亏本生产。如今这种“野蛮式的生产方式”也已经遇到了瓶颈。国家一些政策动向也在试图力挽狂澜。

比如这一次的抓环保、去产能,可以说是行业整合的催化剂,目的是希望以此淘汰不守规则的企业,尊重市场,按规则办事。而这个时间会持续多久?笔者参考各省市关于环保整治和去产能规划文件中大约可见端倪,多地政府文件把规划定在了三年内,也就是说这一系列去产能的动作起码维系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2、浙江模式能否被全国复制:形式或不同,但阵痛早晚都要经历!

这次环保风暴很多人认为是浙江的地域风暴,其实不是,这里边有一个大背景,整个中国各省市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同样的去产能的问题。而浙江历年来以其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和经济地位,其政策一直作为先行者为全国各地所效仿。从绍兴滨海的印染集聚区到萧山的战略整合计划,再到湖州的去产能规划....一个疑问就是,这场对于纺织产业变革的浙江模式是否会被全国复制?

小编认为:纵观全国其他省市的纺织产业集群,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全国上下一盘棋,对于未来去产能的方向是不会变的,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以上三点:进行产业集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但目标相同,各地集群市场又有自己独特的产业特性。以江苏的纺织产业集群来说,与浙江又有所不同,对于江苏来说,大部分纺织产业集中在苏南地区,又多了一个太湖、长江流域的背景,这在产业发展上一直是个瓶颈。因此,无论从环保治理或者发展规划来看,还是从太湖、长江生态保护来看,江苏苏南的环保治污政策只会比其他区域更严。而省内承接产业转移的苏北地区,例如盐城等地并不如浙江柯桥等沿海区位优势突出。因此如何进行变革,恐怕也要因地制宜。总的而言,未来去产能政策的形式或不同,但阵痛早晚都要经历!

3、纺织企业的出路在何方?相对公平环境竞争下的较量

明白了大背景和微环境,我们就知道此次去产能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关停”那么简单。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中小纺织企业的一次强制转型升级。换句话说,此前关关停停之后,还能继续开工,这次不一样了。一些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小企业、小作坊,回不来了。

难以割舍也好,断了财路也罢,我们终将要接受这个现实,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行业,较低的门槛让众多不规范的小型作坊也“混入”到行业中来,这也为行业整体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他们没有实际的研发能力,没有正规的生产流水线,没有环保设备,没有产品质量保障,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然而这样极易引起市场中的价格混战。其实也是在伤害其他合规合法的企业的改造升级积极性。如今对于市场的标准提高,可以说企业的成本竞争相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低端产业、污染企业、牺牲大众健康为经济发展的路,走到尽头了。

小编认为:这次的产业变革,是一个风口,顺势而为,驭势而飞。想要环评达标,升级生产设备仅仅是开始。如今纺织行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是否有勇气放弃眼前可见的利益,扭转粗放增长的思维。归根结底,所有的改变都基于一个条件——企业主的思维。是否愿意让出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润,将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制度革新到足以匹配现代企业的高度。短期内影响一定的市场份额,打破原有的市场供求平衡,造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是合理的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但是,未来作为过剩行业的纺织行业依旧是差别化和高新产品为王道。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张强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