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工业大革命真的到来了,无人的纺织厂已经实现了,全面“无人工厂”的普及不再遥远了,现在化纤—印染—印花—面料—服装的机器人已全覆盖,机器人已主宰纺织服装产业,对纺织服装人而言也得敲响警钟了!
今天小编带您走进生产车间,让你体验一下纺织全产业链的机器人操作盛况!
化纤企业:正爆发机器人的革命
近年来在化纤行业智能化车间改造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如今包括恒力、盛虹、新凤鸣、桐昆等越来越多的化纤企业已经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目前化纤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来实现生产效率提高!
代表企业:恒逸石化
恒逸石化主动适应经济和行业新常态,打造了单锭数据流的差别化聚酯纤维智能工厂,实现了各生产环节的可序化、指定化和智能化,形成有恒逸特色的智能制造。
印染企业:传说中的“无人机”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印染机械设备中繁杂的机械结构已逐渐被电气控制系统所替代,机械结构大为简化,故障率有效降低,控制精度得到提高,实现了印染机械产品质的飞跃。
代表企业:康平纳全自动染色生产线
鲁泰是全球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顶级品牌制造商,中国纺织行业的标杆性企业,众多纺机企业以设备入驻鲁泰为荣。
在这段时长4分钟的视频中,鲁泰采用了与康平纳合作开发的年产10000吨全自动筒子、经轴、纱染色系统,实现了纱线经轴的中控染色、智能配送,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由过去的220人降到目前的160人,效率提高了30%左右。
织布工厂:“早班有人、中班少人、夜班无人”
鲁泰用工数量不到20人,且大部分工作在中控室及试验室中完成,机器设备的引进,让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使工厂真正实现了“早班有人、中班少人、夜班无人”的现代化智能生产!
代表企业:鲁泰 "织布"智能化生产工厂
服装企业:每22秒生产一件T恤
在纺织业,从采棉到纺纱到裁剪服装,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只是在将面料缝合成一个整体时,人类的双手似乎远胜于笨拙、僵硬的机器手臂。不过,这种情况近日发生了变化。美国西雅图一家创业公司近日成功使用一台工业机器人缝制了一件T恤。
每22秒生产一件T恤
“从面料的裁剪到成品制造,缝纫机器人大概只需要 4分钟。我们将安装 21 条生产线。全面运作时,每 22 秒就能生产一件 T 恤。每天将为 adidas 生产 80000件 T 恤”,这预示着服装制造业将迎来大增长,更加廉价的高质量服饰出现,当然也意味着会有不少人员失去他们的工作岗位,以后想卖体力都卖不出去了!
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天源工厂使用的也是 SoftWear Automation 的设备。天源预计给阿肯色州带了 400 个劳动岗位,21 条生产线占据 50-100 人,平均每条线约有 3-5 工人看管机器。
接近裁缝的工作模式
与一般的纺织自动化技术不同,缝纫机器人(Sewbot)模拟了缝纫工人的生产方式。“我们尽可能接近裁缝的工作模式”
“首先他们使用眼睛观察,然后他们基于眼睛的观察,使用手、手肘和脚在布料上做微观或宏观的操作。机器人完全复制了这些功能”。
缝纫机器人(Sewbot)用相机“观察”面料,机器臂代替手脚,缝纫误差可以控制在半毫米之内。
人口红利已不在,纺织行业迎来全自动化时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在纺织厂上班的纺织女工让很多人羡慕的,那是一份稳定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足以让女人案首挺胸的岗位。
然而时过境迁,2014年掀起的一场“机器人革命”,首先改变中国,进而改变世界。这场“机器换人”的革命来了,纺织工人的替代产品机器人也来了,纺织女工们的世界也变了……
前几年小编还在想是不是未来面料厂可以直接再造个无人服装厂,来个一条龙服务。然而梦想来的如此迅速和真实,各行业、各产业链陆续传来“无人工厂”、“智慧工厂”开建乃至建成的消息。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普及,这些无人工厂已经成为重要趋势。
然而这也意味着,纺织业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全自动化时代,而世界各地的纺织工人或面临着下岗的危险。再次提醒大家,毕竟人口红利已不在,不要被未来科技的洪流所吞没。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