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名企/名人>>正文

出身贫寒,在工地上干过小工;但今天,他的纺织企业年销售额却超亿元!——记吴江区安徽商会第一届监事长、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有为

来源 : 中国绸都网 | 作者 : 吴万玉 | 时间 : 2017-07-20

题记:数百年前,徽商贾道儒行,驰骋商海,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奇迹,在中国商业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胡适先生曾把徽商形象地比喻成“徽骆驼”,因骆驼能负重、肯吃苦。如今,当代徽商们继续传承“徽骆驼”精神,再续传奇。

翻开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有为的成长史,其实他的经历与大多数来盛泽打拼的安徽创业者并无二致。出身贫寒,历经坎坷,在曲折和努力中奋起,恰似一个与时代相应的励志故事。

(图为苏州吴江市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有为)

从零开始,盛泽打拼求发展

1988年,袁有为离开老家安徽庐江,只身一人来到盛泽,开启了他的新旅途。“其实之前,我是先到苏州干工程,盖大楼,那时候年轻,有的是力气,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赚钱,可以说相当的不容易。”

几年的打拼,让袁有为在人脉和钱脉上都有了一定积累,这时动了其他的心思。“我听很多老乡说盛泽是小香港,既然是小香港,应该是遍地黄金,所以当时我就带着所有家当,来到了盛泽,准备大干一场!”

但刚到盛泽的袁有为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当时以“丝绸之乡”著称的盛泽到处都是做纺织的,周边的朋友不是在卖布就是在卖原料,于是他也选择了这一行当。从未接触过纺织的他也遇到了不少难题,“资金是那时候最大的问题。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之初,规模较小,银行大多不肯借贷,我们一度陷入了资金的困境,不过好在我们徽商有的是人,有的是技术,也有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也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正如徽州流行的名谣“丈夫志四方,不辞万里游;风气渐成习,持筹遍九州。”袁有为从零开始,不畏风霜,敢于创业,不断扩展,才能把伟华纺织做大做强。

巧抓机遇,置地办厂干实业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袁有为借用了目前市场上很流行的一句话。

2000年底,他嗅到低成本扩张的商机,便利用手头的资金在盛泽购置土地,开始盖自己的厂房,并于2002年成立了苏州吴江市伟华纺织有限公司。“当时我们工厂只有几十台机器,生产的都是涤塔夫、春亚纺这类大路货,打开市场难度也是蛮大的。一开始,我都是自己跑客户,接订单,上门一次不行就上门两次,与新客户多沟通,明白他们需要的产品品质要求,回来就待在工厂,严格把关,控制产品的质量,减少残次品,就这样慢慢的回头客多了,老客户带来新客户,生意也就多起来了。”

2004年,袁有为在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上开设了门市部,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积极参加展会。公司生意越来越稳定,营业额也逐步上涨。如今的伟华纺织已经是年销售额在1亿多元的企业,拥有进口和国产的单喷、双喷、平机及龙头机300多台,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类化纤织物,以涤塔夫和涤纶四面弹为主。

扎根盛泽,徽商资源大整合

“现在我也是新盛泽人了!”袁有为自豪地说道,“不仅仅是我,其实很多来盛泽甚至吴江的老乡,都在这里扎根了。面对新环境,我们都在努力适应,努力调整。接下来,我们商会的目标是将吴江区内的老乡整在一起,共同发展。”

2014年,吴江安徽商会成立,好善乐施的袁有为被推荐为商会监事长。他认为,商会就是漂泊在吴江地区安徽创业者的家,他应该为这个家做一点点贡献,因此商会的文体活动袁有为都会积极参与,并主动提供赞助。“我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也离不开商会的帮助,现在在吴江的优秀的安徽企业家其实有很多,我们应该团结互助,资源共享,来迎接新的挑战。”袁有为说。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吴万玉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