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苏州:何以“丝绸默”?幸好有盛泽!

来源 : 中国绸都网 | 作者 : 布工厂 | 时间 : 2016-04-29

苏州,丝绸之府

苏州,毫无疑问是“鱼米之乡”,繁体字的“蘇”都与此有缘。但在小编看来,全中国有上百个地区都可以算是“鱼米之乡”,有什么稀奇?有什么可贵?


所以最能体现苏州经济与文化基因的,应该是“丝绸之府”!虽然并不唯一,但全国只有三四个地方可以拥有这个封号。

丝绸,不是一种普通的工业产品,她更像是一种穿越数千年历史的文化艺术产品。

如果说,只能评选一种曾影响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中国产品,而且这种产品曾得到过全世界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狂热喜爱,那必定是丝绸。

丝绸是苏州的什么?如果说苏州是唐寅笔下的仕女,丝绸就是她最美的霓裳;如果说苏州是延续千年的天堂,丝绸就是天堂穹顶之上最美的云彩。丝绸业,为苏州经济的千年繁荣,为苏州人间天堂的金字招牌,为“江南出美女”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拙政园内美女丝绸走秀)
太久远的历史不说了。1949年,苏州还有99家丝织厂,这些星星之火,后来演变成为四大丝织厂——东吴、振亚、光明、新苏。年龄稍大一点的苏州人,基本都知道这四个名字。

(振亚丝织厂当年出品的各类丝绸)
优势产业和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下,以前的苏州人喜欢丝绸服装。过年时的出客服装,女性除少部分为呢绒服装外,主要是织锦缎,也有苏州振亚厂开发的古香缎。


1990年前,苏州丝绸达到历史高峰。产业链完整,设备先进,从业人员各工种齐全,产品从大类来讲有绸、缎、绉、纺、绡、绫、纱、呢、锦、葛、绒、纶、绢等。每个大类产品数以百种千种,以缎为例,有织锦缎、古香缎、九霞缎、花累缎、花绉缎、金玉缎、绒面缎、玉叶缎、花库缎、云绉缎、万亚缎、新霞缎、修花缎、克利缎、苏艳缎、凉绉缎、丁香缎、苏锦缎、变绉缎、A软缎、B软缎、花软缎、纱绒缎……那时候的苏州,上到市领导,下到普通市民,无不以苏州丝绸为傲。

除了产业,苏州还拥有丝绸和纺织行业的著名学府——苏州丝绸工学院,以及面向基础蚕桑业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后来又建造了丝绸博物馆、丝绸大厦等文化和产业载体。

(昔日的苏州丝绸工学院)
这就是以前的苏州丝绸业!拥有种桑、养蚕、缫丝、丝织、印染、科研、设计、教学、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是众多苏州人的饭碗所寄,也是精神之托。丝绸业,也是苏州唯一拥有全套知识产权的大产业。
苏州,何以“丝绸默”?

1992年成立苏州新区、1994年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后,外资大规模进入,迅速改变了苏州产业的原有格局。

(苏州新区)
新兴的IT等产业占比急剧增大,丝绸业从支柱产业变得很不起眼。当时有种论调认为,纺织业是夕阳产业,很不幸,丝绸与棉纺、毛纺等同样被划分为“纺织业”。另外,恶性竞争等原因,导致丝绸业面临全行业亏损。

多种原因的合力,使苏州城里一度变得“丝绸不知何处去,IT产业笑春风”。

(辉煌一时的IT企业明基苏州)

与苏州丝绸产业沦落相伴随的是: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
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1998年,苏州国际旅游节去掉“丝绸”两字;

“丝绸”两字,就这样在苏州沉默了、淡去了,苏州竟然几乎放弃了对苏州丝绸的宣传与推广!回望那段苏州城区丝绸业逐步沦丧的过程,小编认为,一是经济上当年的苏州缺乏实力;二是观念上没有意识到丝绸是种特殊产业。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丝绸业不仅是纺织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上世纪90年代,苏州丝绸业遇到的大面积亏损,不过是正常的产业兴衰,任何产业都可能遇到。如果当时能做出一些扶持,苏州城区的丝绸业不会衰落至此,现在要振兴也容易得多。
苏州,能振兴丝绸业吗?

丝绸业,是数千年来苏州的灵魂产业,岂能轻易放弃?!近年来的产业演变更表明,IT产业或许能吃数十年,但未必能吃数百年。苏州丝绸,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可以千秋万代的产业。

时至今日,种桑养蚕、缫丝、普通丝织、普通印染等丝绸产业的低层次环节,苏州城区已经没有任何成本优势,没有必要再去恢复。但是,高端丝织、高端印染、科研、销售、文化等领域,苏州丝绸业万万不能放弃。

所幸的是,官方已经意识到,苏州不能放弃丝绸业。201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同时,一批痴心不改的苏州丝绸人,也在努力提升技术、打造品牌。比如,位于盛泽镇的鼎盛丝绸公司,通过研发宋锦的工业化生产,并潜心发展宋锦下游产品,进入了丝绸业的“蓝海区域”。

北京APEC会议等场合,宋锦大放异彩,这或许也是苏州丝绸产业走向复兴的契机。

如今,旅游城市已遍地开花。但“旅游业”与“丝绸业”同时享有盛名的城市,国内依然只有苏杭二市。

吃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业赚钱的主要渠道。通过发展丝绸业,促进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丝绸业。这是苏州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业,做精做深丝绸业的应有之义。
苏州丝绸,幸好还有盛泽!

种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苏州城区的丝绸业,在上世纪90年代盛极而衰,几乎全军覆没!原来数以万计的苏州丝绸人,大都换了行业。

那苏州还是“丝绸之府”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苏州还有盛泽!

盛泽镇上,有块元宝状的大石头,人称“镇标”,刻的是“中国绸都盛泽”。

早在明清时期,小小盛泽镇就与苏州、杭州、湖州这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并列“四大绸都”。盛泽镇西,有座巍峨壮丽的三孔白龙桥。此桥建于清代,桥上有联曰: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万机声”,就是丝绸织机的声音。

时至今日,全中国可能只有到了盛泽镇,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丝乡、什么叫绸都!

规模庞大的“东方丝绸市场”,年交易额超千亿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在这里发布,是全球采购商和供应商必须关注的信息;北京APEC会议上大出风头的“宋锦”,也是由盛泽企业制作。

幸好有盛泽镇阿!这里延续了苏州丝绸的血脉,并且发展得欣欣向荣。而且,不仅仅是真丝绸了。现在的盛泽镇,年产各类纺织品约100亿米,300万吨纺丝能力占全球十分之一。特别是薄型化纤织物(仿真丝绸织物),不仅独步国内,可能也是全球最密集区域。

盛泽人制作、使用丝绸,同时因丝绸而富裕。很自然的,盛泽人对丝绸充满着热爱。有些与丝绸有关的景点,在苏州城区可是看不到的:
先蚕祠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里供奉着蚕花娘娘,蚕花娘娘是一个地方因产业兴盛而供奉的地方神。先蚕祠全国并不多,皇家园林北京北海内有一座,足见帝王对丝绸业的重视。
东方丝绸市场


改革开放后,流淌着丝绸基因的盛泽人,很自然的在1986年创办了东方丝绸市场。经过30年发展,市场面积庞大,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家丝绸商行云集于此,经营着10多个大类、数千个品种的纺织品。

其实,解放前,盛泽就有许多“庄面”,即绸缎批发店铺,当时约有数百家,但在1955年消失了。

(庄面)
丝博园


园内“千丝连天下,一园博古今”,令人回味无尽。占地达100亩的百桑园,不仅是生态观赏景点,同时起着保存桑树基因,培育、推广珍贵桑树的作用。四季养蚕馆里,可看到蚕宝宝的一生如何度过。

丝绸文化展示厅内,让人看到丝绸如何“炼”成的全过程,从育种、养蚕、收烘、缫丝、捻线、织造、印染的完整生产流程,最终到服装和贸易,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丝绸产业链。
丝绸旅游,很受欢迎

苏州城区的丝绸旅游业,如今最知名的景点是一丝厂。这家已停止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在员工探索下,演变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展示“蚕、茧、丝、绸”的完整过程,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桑叶、蚕茧、缫丝、织绸)
小编觉得,苏州人多逛、少逛几个园林,没什么关系。但应该了解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并且最好是带小孩一起了解。让苏州丝脉,植入更多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

这,或许是苏州丝绸复兴最难、但是也最关键的环节!

多年来,小编对苏州有两个特别的期待。一个是苏州机场,这个已经迎来黎明的曙光;一个是振兴丝绸业,这个目前还难以乐观。

机场,是苏州经济硬实力攀升的必备基础;丝绸,是苏州文化软实力复兴的必备元素。小编相信,这“一硬一软”是苏州进一步提升的两个翅膀。

苏州丝绸,谁能将她救起?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关心苏州丝绸的人!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史超越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086536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