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之府
苏州,毫无疑问是“鱼米之乡”,繁体字的“蘇”都与此有缘。但在小编看来,全中国有上百个地区都可以算是“鱼米之乡”,有什么稀奇?有什么可贵?
所以最能体现苏州经济与文化基因的,应该是“丝绸之府”!虽然并不唯一,但全国只有三四个地方可以拥有这个封号。
如果说,只能评选一种曾影响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中国产品,而且这种产品曾得到过全世界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狂热喜爱,那必定是丝绸。
(振亚丝织厂当年出品的各类丝绸)
优势产业和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下,以前的苏州人喜欢丝绸服装。过年时的出客服装,女性除少部分为呢绒服装外,主要是织锦缎,也有苏州振亚厂开发的古香缎。
1990年前,苏州丝绸达到历史高峰。产业链完整,设备先进,从业人员各工种齐全,产品从大类来讲有绸、缎、绉、纺、绡、绫、纱、呢、锦、葛、绒、纶、绢等。每个大类产品数以百种千种,以缎为例,有织锦缎、古香缎、九霞缎、花累缎、花绉缎、金玉缎、绒面缎、玉叶缎、花库缎、云绉缎、万亚缎、新霞缎、修花缎、克利缎、苏艳缎、凉绉缎、丁香缎、苏锦缎、变绉缎、A软缎、B软缎、花软缎、纱绒缎……那时候的苏州,上到市领导,下到普通市民,无不以苏州丝绸为傲。
(昔日的苏州丝绸工学院)
这就是以前的苏州丝绸业!拥有种桑、养蚕、缫丝、丝织、印染、科研、设计、教学、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是众多苏州人的饭碗所寄,也是精神之托。丝绸业,也是苏州唯一拥有全套知识产权的大产业。
苏州,何以“丝绸默”?
(苏州新区)
新兴的IT等产业占比急剧增大,丝绸业从支柱产业变得很不起眼。当时有种论调认为,纺织业是夕阳产业,很不幸,丝绸与棉纺、毛纺等同样被划分为“纺织业”。另外,恶性竞争等原因,导致丝绸业面临全行业亏损。
(辉煌一时的IT企业明基苏州)
与苏州丝绸产业沦落相伴随的是: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
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1998年,苏州国际旅游节去掉“丝绸”两字;
“丝绸”两字,就这样在苏州沉默了、淡去了,苏州竟然几乎放弃了对苏州丝绸的宣传与推广!回望那段苏州城区丝绸业逐步沦丧的过程,小编认为,一是经济上当年的苏州缺乏实力;二是观念上没有意识到丝绸是种特殊产业。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丝绸业不仅是纺织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上世纪90年代,苏州丝绸业遇到的大面积亏损,不过是正常的产业兴衰,任何产业都可能遇到。如果当时能做出一些扶持,苏州城区的丝绸业不会衰落至此,现在要振兴也容易得多。
苏州,能振兴丝绸业吗?
丝绸业,是数千年来苏州的灵魂产业,岂能轻易放弃?!近年来的产业演变更表明,IT产业或许能吃数十年,但未必能吃数百年。苏州丝绸,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可以千秋万代的产业。
时至今日,种桑养蚕、缫丝、普通丝织、普通印染等丝绸产业的低层次环节,苏州城区已经没有任何成本优势,没有必要再去恢复。但是,高端丝织、高端印染、科研、销售、文化等领域,苏州丝绸业万万不能放弃。
所幸的是,官方已经意识到,苏州不能放弃丝绸业。201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同时,一批痴心不改的苏州丝绸人,也在努力提升技术、打造品牌。比如,位于盛泽镇的鼎盛丝绸公司,通过研发宋锦的工业化生产,并潜心发展宋锦下游产品,进入了丝绸业的“蓝海区域”。
如今,旅游城市已遍地开花。但“旅游业”与“丝绸业”同时享有盛名的城市,国内依然只有苏杭二市。
吃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业赚钱的主要渠道。通过发展丝绸业,促进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丝绸业。这是苏州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业,做精做深丝绸业的应有之义。
苏州丝绸,幸好还有盛泽!
种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苏州城区的丝绸业,在上世纪90年代盛极而衰,几乎全军覆没!原来数以万计的苏州丝绸人,大都换了行业。
那苏州还是“丝绸之府”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苏州还有盛泽!
早在明清时期,小小盛泽镇就与苏州、杭州、湖州这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并列“四大绸都”。盛泽镇西,有座巍峨壮丽的三孔白龙桥。此桥建于清代,桥上有联曰: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万机声”,就是丝绸织机的声音。
时至今日,全中国可能只有到了盛泽镇,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丝乡、什么叫绸都!
规模庞大的“东方丝绸市场”,年交易额超千亿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在这里发布,是全球采购商和供应商必须关注的信息;北京APEC会议上大出风头的“宋锦”,也是由盛泽企业制作。
幸好有盛泽镇阿!这里延续了苏州丝绸的血脉,并且发展得欣欣向荣。而且,不仅仅是真丝绸了。现在的盛泽镇,年产各类纺织品约100亿米,300万吨纺丝能力占全球十分之一。特别是薄型化纤织物(仿真丝绸织物),不仅独步国内,可能也是全球最密集区域。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里供奉着蚕花娘娘,蚕花娘娘是一个地方因产业兴盛而供奉的地方神。先蚕祠全国并不多,皇家园林北京北海内有一座,足见帝王对丝绸业的重视。
东方丝绸市场
改革开放后,流淌着丝绸基因的盛泽人,很自然的在1986年创办了东方丝绸市场。经过30年发展,市场面积庞大,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家丝绸商行云集于此,经营着10多个大类、数千个品种的纺织品。
(庄面)
丝博园
园内“千丝连天下,一园博古今”,令人回味无尽。占地达100亩的百桑园,不仅是生态观赏景点,同时起着保存桑树基因,培育、推广珍贵桑树的作用。四季养蚕馆里,可看到蚕宝宝的一生如何度过。
丝绸文化展示厅内,让人看到丝绸如何“炼”成的全过程,从育种、养蚕、收烘、缫丝、捻线、织造、印染的完整生产流程,最终到服装和贸易,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丝绸产业链。
丝绸旅游,很受欢迎
苏州城区的丝绸旅游业,如今最知名的景点是一丝厂。这家已停止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在员工探索下,演变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展示“蚕、茧、丝、绸”的完整过程,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桑叶、蚕茧、缫丝、织绸)
小编觉得,苏州人多逛、少逛几个园林,没什么关系。但应该了解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并且最好是带小孩一起了解。让苏州丝脉,植入更多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
这,或许是苏州丝绸复兴最难、但是也最关键的环节!
多年来,小编对苏州有两个特别的期待。一个是苏州机场,这个已经迎来黎明的曙光;一个是振兴丝绸业,这个目前还难以乐观。
机场,是苏州经济硬实力攀升的必备基础;丝绸,是苏州文化软实力复兴的必备元素。小编相信,这“一硬一软”是苏州进一步提升的两个翅膀。
苏州丝绸,谁能将她救起?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关心苏州丝绸的人!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省软件企业